最近好多人都跟小五抱怨自己得了病,而且是一种怪病,之所以说是怪病就是因为在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,但是就是感觉自己某个身体器官得了病。
小五的同事老严最近就得了这个“病”,起源于老严最近在看胃病诊断的相关书籍,发现自己平时的好多症状和书上吻合。这一下可把老严吓个不轻,开始怀疑自己的肠胃有问题,就开始纠结要不要去做个检查,做完检查一切正常后,又怀疑是不是检查的不够深入没查出来,于是这两天都过得提心吊胆。
还有上周的新闻报道,来自深圳的汪女士,因体检疑似患癌,尚未确诊却选择了轻生。
(小五提醒,体检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提前查出疾病,把握最佳治疗时间,因此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同时如果检查结果出现问题,应积极配合医生复查及治疗,切莫采取极端方式。)
不管是老严还是汪女士会出现的这种恐慌,在医学上被定义为--疾病恐惧症。
◆◆正经科普◆◆
疾病恐惧症是神经质症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,患者一般自认为所患有精神病、麻风、癌症、性病、胃肠病,急性传染病,高血压、心脏病等疾病。
该病患者的一大特点是他并不注意全身的健康状况,而只坚信自己生了某一种疾病。
通过医生给予治疗,做了X线拍片,心电图,血、尿化验等,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异常,但还是放心不下。患者顽固的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,坚决要求接受治疗。
﹏﹏﹏﹏
这类病原本常见于老年人,但是随着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,加之没事喜欢“上网自诊”(点击➤自诊查看自检病情的危害)。因此也造成大批#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#,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“患病”。
是病就该治,那么这疾病恐惧症的心病应该如何治呢?
◆◆如何治疗◆◆
俗话说得好,心病还要心药医,如遇到以上病症首先应该积极向专业医护人员及家人寻求心理支持,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,相信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判断,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,转移自己对于疾病不正确认知的注意力。
培养自己乐观主义精神。对待疾病应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。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,有的人虽患重病,但乐观豁达,健康状况仍能维持。相反,一味地悲观恐惧,结果肯定是加速衰亡。就像人们常说的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一样。
另外,也不能一味的因为害怕就逃避去检查和治疗,如果检查确实查出了疾病,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切忌自己吓自己,逃避治疗。同时也要正确对待疾病,明白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,坦然面对。恐惧生病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。
◆◆学会自我调节◆◆
积极的自我暗示: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,对自己说20遍“我接纳自己,我相信自己!”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,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,学会悦纳自己,培养自己的信心。
别太在意自己的反应: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,根据强化理论,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,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。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。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,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,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。
系统脱敏法来消除恐惧心理:它是反复接受恐惧的刺激,接触恐惧目标,从而逐渐适应这种刺激,逐渐消除这种恐惧,其刺激强度可由弱到强,循序渐进地呈现,否则会加重恐惧感。
培养多种爱好转移注意力: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多交朋友。这样做不仅能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,吸纳精神养料不断成长,还能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。
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:多和心态积极阳光开朗的人来往,多陪伴家人与朋友,同时学会及时宣泄恐病的情绪,而不是念念叨叨见谁都说自己这点病。